『大伯公』和『拿督公』的區分及由來


大伯公乃華人“民間信仰”眾神之一,民間認為大伯公是墓園的守護,故掃墓前須先祭拜大伯公,答謝其看守墓園安寧平靜之辛勞。同時請求大伯公繼續保護墓園墳墓的安全完好,因此祭拜大伯公是掃墓中相當重要的事。
 
掃墓除了祭拜『大伯公』,還會祭拜『拿督公』及墳墓上的『后土』,三者皆為土地之神祇,其中又有何不同呢?
 

『大伯公』和『拿督公』的區分及由來

大部分人對『大伯公』(土地神)和『拿督公』(地主神)分不清楚,即使分清楚也大多不知其來由,大有不知其然或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的樣子。下面就讓我們來瞭解一下他們的由來。
 
土地神,中港台澳等地區的華人一般稱之為土地公、福德老爺、福德正神、福德尊神;在馬來西亞及新加坡一帶則多稱之為『大伯公』。因土地神都是鬚髮皆白的長者形象,所以我們這裡的華人就用對長者的叫法來稱呼為『大伯公』,希望與之拉近關係。大伯公是源於古代“社神”演化而來的“親民神”。負責一定面積土地上的人畜草木的興衰禍福。大伯公跟城隍爺一樣也有官階大小,《禮記·祭法》分為“大社、國社、侯社、暑社”,官位最小的大伯公就是我們小鎮/新村裡的大伯公,也就相當於我們的村長。各方大伯公的任命也是要經由天庭調配,所以每個地方的大伯公雖然神廟壇場不變,但官員易位也是常事,所以也並不是像有些人說的本地行善積德的老者死後就被封為本地的大伯公。而有些人聽聞某處大伯公相當靈驗便把香火迎請至自己家中,或者穿州過縣到其做生意的地方,殊不知村長過境,其權則空,徒勞而無益!
 

『拿督公』,也稱地主爺、地基主,是一小塊地方的土地擁有者。拿督公雖然也跟大伯公一樣是陰靈,但不同之處在於大伯公算是有官位的神,如同村長一般。大伯公擁有對一個地區的管理與治理權,而拿督公則擁有其權利內一塊土地的所有權,是一方霸主,為『神煞』。所以其並不像大伯公一樣都那麼和藹可親。因此,我們對大伯公的敬奉和拿督公的安奉性質是不一樣的,供奉大伯公是因敬重其保境安民,福德廣大;而安奉拿督公,則是為了安撫其凶性,使家宅人口平安。
   
拿督公歸為神煞系統,與一般的土神土煞一樣,如果家中不合時宜地動作,或者興工動土則會干犯土煞,從而人口不安、家宅不寧。故而在陰宅破土或謝土時都必須祭拿督公,從而希望工程順利,圓滿完工。
   
雖然說拿督公為神煞,但也並不是說所有拿督公都是凶煞。因為拿督公擁有的土地面積比較小,所以拿督公也是非常之多的,且其還得受當地大伯公的管制約束。如果是從來沒人開發的地方,其拿督公則可能是山精野怪。如果是舊房改建則也有可能是宅舍先人,所以善惡不一,但總是得行安撫手段以保萬無一失。
  
總的來說,大伯公就像村裡的村長,對一片地區負責管理;拿督公則如村民般,各自營私。
  
而在墳墓傍供奉的『後土』神,就是那一方墳墓土地的地主爺。有些墳墓還會供奉『龍神』,則是對陰宅建造之處龍脈風水氣場的一種安奉手段。因為華人在風水上習慣對山脈稱之為“龍”,所以這種龍神並不是神獸之“龍”而是地脈之“龍”。人們安奉龍神位也是希望借祭祀龍脈來使其氣場聚集,而得護佑子孫、人口興旺、財源廣進,所以這龍神並不屬於實質性的神明名號。